充电宝就是定时炸弹

充电宝起火事件频发,危险就在身边

3 月 20 日,杭州飞往香港的 HX115 航班上,一个罗马仕 20000mAh 充电宝毫无征兆地起火。2024 年 10 月,虹桥机场廊桥内,一位旅客背包中的充电宝突然自燃,浓烟瞬间弥漫整个密闭空间 。

飞机机舱本就是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万米高空之上,一旦发生起火事件,后果不堪设想。锂电池特殊的化学特性,使其在温度超过临界点时,内部化学物质会发生剧烈反应,导致热失控,而高空飞行时机舱内的气压变化,更是进一步增大了这种风险 。

不仅在飞机上,生活中的充电宝起火事件也屡见不鲜。6 月 17 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有浙江消费者携带的罗马仕充电宝发生爆炸,充电宝烧成焦炭,地板被烧出明显窟窿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曾做过一场关于充电宝起火的试验,消防员用工具将一个充电宝的正负极短接模拟短路情况,约 15 秒后充电宝开始大量冒烟,温度迅速飙升至 400 摄氏度以上。在极端破坏性试验中,电池受损瞬间电芯开始冒烟,5 分钟后发生爆炸,电芯外壳被炸飞 10 米远 。

揭秘充电宝 “爆炸” 元凶

目前市面上的充电宝,大多采用锂离子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锂这种金属元素,性质活泼且 “脆弱”。从锂电池的内部结构来看,隔膜破损引发的短路是常见的爆炸原因之一。当隔膜破损时,正负极直接接触,电流瞬间过大,产生高温,进而引发爆炸。高温环境还会加速电池老化,大大增加安全隐患。

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部分厂家的不良行为也是充电宝安全的一大威胁。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回收的废旧电池或者不合格的电芯,这些劣质电芯内部结构不稳定,在充电或放电时极易发生短路,导致过热甚至爆炸 。

还有些厂家在安全认证方面敷衍了事,未能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产品。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强制性 CCC 认证制度,但仍有部分厂家未能有效落实 。

据多位业内人士判断,此次充电宝行业暴雷,“元凶” 很可能是低价电芯。“充电宝内部使用低价、不合格的电芯和电路板,在过充、过放或短路时,内部压力的突然增加极易导致爆炸”,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小祎在采访中表示 。

业内人士墨柯更是直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充电宝电芯品质,一些厂家可能用的是 C 品电芯”。

运输锂电池,风险重重

充电宝的核心是锂电池,而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同样危机四伏。锂离子电池一直被视为特种运输的 “危险分子”。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短路,可能造成电池体系高温过热,从而导致电池自燃或爆炸。其燃烧出现的溶解锂甚至会穿透货舱或产生足够压力冲破货舱壁板,使火势蔓延到飞机的其他部分 。

锂电池的危险还包括漏液,由于设计和制造工艺不良或受外部环境影响,电池可能漏液。外短路也十分危险,一旦发生,锂离子电池的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着火、爆炸。

内短路则是锂离子电池着火、爆炸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锂离子电池隔膜不良,或在生产过程中有导电小颗粒进入刺穿隔膜,还有锂离子电池在使用中由于过充等现象出现锂金属 。

过充电和强制放电同样会对锂离子电池造成损害,影响电池极板结构、隔膜和电解液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电池损坏 。无论是客运、航运还是海运,运输锂离子电池都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注意防水,防潮、防暴晒,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才能保证运输环节的安全 。

 

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大家在选购和使用充电宝时一定要格外小心。选择有 3C 认证的品牌产品,比如小米、Anker、罗马仕(需注意避开召回批次)等,虽然价格可能相对高一些,但安全更有保障 。

避免使用价格过低的充电宝,因为其电芯成本可能无法得到保证,安全风险较大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不要过充、过放,避免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充电宝,防止充电宝受到物理损伤 。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别让它变成危险的 “移动炸弹”。也期待相关企业能够加强质量把控,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共同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近期全国仍有多起谎报锂电池为普通货物的事件,特别提醒:韵暻重点强调无论是否被列为危险品,含锂电池就必须如实申报!

韵暻国际始终是您跨境物流可靠的伙伴,凭借在物流服务、海外仓储以及方案定制等多方面的优势,我们将全力为您化解跨境难题。韵暻国际,以专业陪伴跨境征程,从物流运输的配送,到清关环节的顺畅无忧,助您开辟跨境商业新航道!

What do you th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 news